此前,工信部发布数据显示,截至去年8月底,具有一定行业和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100家,连接工业设备总数达到7600万台(套),全国在建“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过1800个。这一数字的背后也折射出工业企业对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需求日益迫切,其提供的***率、高可靠的数字化转型服务将有力推动工业企业价值链的重构与升级。
面对近期国内新冠疫情的反复,工业互联网平台对企业复工复产、提质增效的优势日渐凸显,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新赛道是否已经出现?工业互联网平台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这些都成为当前业内关注焦点。
2021年“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个数或将大幅提升
据了解, 2020年12月,工信部公示了2020年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清单,15家企业入选,与2019年相比,多了5家企业,阵容升级。腾讯WeMake工业互联网平台、忽米H-IIP工业互联网平台、宝信xIn3Plat工业互联网平台、supOS工业操作系统和UNIPower工业互联网平台为新晋入选的“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
今年2月前后,工信部又公布了2021年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清单,卡奥斯COSMOPlat工业互联网平台、航天云网INDICS平台、汉云工业互联网平台等15家平台入选
究竟这些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如何助力用户解决数字化转型的痛点的?以卡奥斯COSMOPlat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例,近期,卡奥斯COSMOPlat与山东省应急厅合作,搭建了该省的应急物资保障平台,该平台实现应急物资分类和查询简单化、储备透明化、调拨及时化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统一调配能力,达到即需即供,确保关键时刻物资“管的好、找的到、调的快、用得上”。据了解,该平台是国内***基于工业互联网的省级应急物资保障平台。
不仅仅是应急物资场景,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以在不同场景中为用户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前不久,航天云网贵州公司中标“毕节工业云平台一期 (毕节工业互联网平台)”项目,该项目基于航天云网INDICS平台,充分利用“贵州工业云”系统资源和运营模式,在毕节市构建新型工业互联网平台,积极助力工业企业提升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帮助企业进一步提升生产经营管理能力和效率的同时,让政府能够实时掌握区域、行业、企业的运行情况,辅助政府职能部门进行宏观决策。
无论是哪些场景的应用,上述工业互联网平台都做到了以平台为核心、以数据为基础,以应用为关键,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实现数据与资源的互联互通,赋能中小型制造企业,推进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各省密集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广东成***“强”省份
值得一提的是,从地方层面来看,国内各省也在积极布局,通过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来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
根据公开资料查阅,河北、河南、广东、湖南、山东、青海和贵州等省份已在紧锣密鼓搭建企业转型工业互联网平台,结合各省自身优势,在工业、建筑和能源等等不同行业进行了差异化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其中,湖南主要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撮合交易额超700个亿;河北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累计增收减支近20个亿;而广东则有近400个***服务商入池,成为拥有***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多的省份!
以下对部分省份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布局情况进行分别阐述。
河南:2021年4月,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联合发布了《关于公布***批河南省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对象考核验收结果的通知》,卫华集团承建的起重物流装备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中信重工承建的矿山装备工业互联网平台、天瑞集团信息科技公司承建的天信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考核验收,被正式认定为河南省工业互联网平台。
河北:近期,从河北省工信厅了解到,河北省搭建企业转型升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取得显著成效,签订有效合同300余项,累计创建92家“工业诊所”,累计增收减支近20亿元。
广东:截至2021年3月份,广东省已有370多家***服务商入池,引进阿里云工业互联网总部、树根互联总部等省外***服务商落地广东。围绕重点行业,培育了美云智数、云工厂等一批专注于垂直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重点培育了华为、富士康、树根互联、腾讯4家企业成为***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
湖南:截至2021年9月底,全省主要工业互联网平台累计研发工业APP超过1.3万个,连接工业设备超过350万台,平台线上注册用户超28万,撮合的交易额超700亿元。同月,中国信通院湖南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揭牌,打造开展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研究的创新应用重点实验室。
山东:2021年11月,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关于开展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旨在加快推动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应用,打造一批应用场景,促进提升建筑产业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青海:2021年9月,青海省***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众创空间”成立暨签约仪式在西宁举行。该平台实现了能源生产、传输、转换、消费各环节的海量数据汇聚,已接入青海省内23家集团83家发电企业各类新能源电站246座,成为省内能源行业数据汇聚、流动及价值挖掘的重要载体,被认定为青海省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
贵州:截至目前,贵州工业云已累计覆盖企业及个人用户超17万户,建成或在建共10余个区域级和行业级平台,累计推动数百家企业深度应用云服务,带动近3000家企业基础信息和产品上云。
四大应对措施解决工业互联网平台难题为用户创造更大价值
不容忽视的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存在A面和B面。正如行业专家所言,现阶段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由于核心技术积累不足,导致其基础支撑产业薄弱,同时软件应用投入不足,缺乏以需求牵引供给的发展环境,从而影响了工业互联网平台核心技术的持续迭代和功能演进。行业专家进一步指出,首先,由于解决方案不够成熟,使得企业不敢用、不愿用及不会用,尤其是一些中小型制造企业。有些企业担心使用工业互联网平台会造成业务进度执行的缓慢,如果平台不够安全可靠,将会为公司带来一定的损失;其次,工业互联网平台没有数据统一规范与标准,企业只能用大量投入数据读写操作和工程量,尤其是数据连接、驱动、接口的调试等方面,人工成本高企,数据价值的经济效益无法发挥出来;第三,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开发者需要具备工业 PaaS 搭建、平台二次开发等综合能力,有工业知识经验的开发人员频频转入互联网行业,加剧了复合型人才的结构性短缺,难以为平台建设及应用推广提供有效支撑。
行业专家建议,应从几大方面着手进行应对。其一,夯实顶层设计,完善平台发展标准体系建设;持续完善工业互联网平台标准体系,开展关键标准研制及应用推广;其二,强化前瞻布局,加快“平台 + 新技术”融合创新发展;聚焦“平台 +5G”“平台 + 区块链”等技术融合趋势开展试点示范遴选;其三,提升服务能力,完善工业互联网平台公共服务体系;其四,完善生态体系,加速打通金融链人才链产业链,包括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培养工业互联网领域复合型人才,充分发挥联盟组织的引领作用,从而为整个产业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在重点行业和区域建设若干国际水准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深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服务等环节的数字化应用。这也进一步表明,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是未来五年我国重要的发展方向,同时也将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这给予了深耕互联网平台的企业更多市场机会,期待他们能够在数字化转型道路上大放异彩,为用户创造更大价值!
3月18日,***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2022年第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公告,批准***标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新型能力分级要求》和《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生产设备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价》正式发布,标志着三项两化融合***标准的出台。
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两化融合的核心就是信息化支撑,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党的“十六大”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也就是两化融合的概念首次被提出,到党的“十七大”,进一步加强两化融合的深化,要“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工信部连续多年组织开展了企业两化融合评估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工作,经过“实践-理论-实践”多轮次循环,制定了两化融合评估规范***标准,在评估规范的统一框架下,制定了通用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为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设,国资委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大力推动中央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数字化应用场景打造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和积极成效。国资委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契机,与工业和信息化部进一步深化合作、加强协同,引导推动中央企业着眼服务***发展安全大局,聚焦行业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加强科研攻关,加快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链长”,以高水平自立自强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长远需求,加强5G、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通信息“大动脉”;立足***重大战略,加快传统产业***、全链条改造升级,带动引领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积极推动高质量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推动两化融合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根深蒂固的问题。由于中国民企发展先天不足,基础差,底子薄,融资困难,信用不足,设备更新不及时,造成现在转型升级有非常严重的包袱,包括思想上的害怕失败,对新技术的把控能力不够,信心不足;经济上的巨大压力,设备更新换代,人才的培养和建设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所以尽管政府加大力度鼓励和宣传企业进行转型升级,但企业却迟迟不敢行动。
中央为此设立南京市、上海市、重庆市、内蒙古呼包鄂地区和唐山暨曹妃甸地区等8个***批***两化融合试验区,各试验区探索了一条战略规划引路、基础环境保障、产业发展支撑、试点示范带动、创新手段推动、区域效益提升的两化融合推进道路,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格局。通过工信部的大力宣传和鼓励,几年的行动,在企业中树立了一批标杆和示范单位,通过两化融合行动为企业的转型升级助力,实际的效果,让还在观望中的企业看到了希望,纷纷投入到两化融合的学习与实际行动中。在社会各界的共同推动下,全国超过50000家企业进行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超过24000家企业实现了贯标达标,数字化转型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全国企业经营生产过程关键业务环节实现***数字化的企业比例达到52.1%,相比于“十三五”初期提升6.7个百分点,融合发展不断走深向实。
通过一段时间对两化融合的学习,企业对两化融合贯标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两化融合的贯标认证活动,能够让企业的经营管理层对工业化、信息化的关系有一个***的、更新的认识,并且能够积极参与到融合之中,从而使得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得到加快;与此同时,两化融合贯标认证活动,还能使企业的战略及战略的实施步骤更加清晰明了,让企业的转型升级工作有据可循、有章可依。
在未来,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将继续做好两化融合领域重点标准研制和宣贯推广工作,升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不断满足企业不断增长的数字化转型需求,推进两化融合迈向更广范围、更深程度和更高水平,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迈上更高台阶。